北京晚報
曾經發(fā)展得如火如荼的中國汽車市場,在近年來終于放緩了快速增長的腳步。如果說中國汽車市場是塊大大的蛋糕,那么它無疑已經在眾多國際汽車巨頭的爭食之下越來越小。為了避免吃不飽的窘況出現(xiàn),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不再只把生存之路寄希望于國內,而紛紛加速了開拓海外市場的步伐。從目前形勢來看,不管在海外市場的征程中一路前行會遭遇多少坎坷,“走出去”都是自主品牌汽車的突破口。
早在2000年,哈飛的“中意”面包車在日內瓦車展上首次展出,那也是中國汽車產品第一次出現(xiàn)在國際頂級車展的舞臺上。雖然在名車云集的國際車展上,一款普普通通的微型面包車不會在產品和技術方面引來多大的關注,但這卻是中國自行開發(fā)研制的汽車邁向世界舞臺的第一步。對于汽車生產企業(yè)來說,參加國際車展不僅可以提高企業(yè)知名度,還能夠拉動市場銷售。所以,在已過這7年當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汽車在國際車展上登臺亮相,向世人宣告著中國汽車企業(yè)自主研發(fā)的能力和成果。
如果說參加國際車展讓自主品牌可以一展風采,那么出口則是他們爭取更大生存空間的必需之舉。國內制造的低成本、不斷提高的質量以及技術研發(fā)的日趨成熟都是中國汽車的優(yōu)勢所在,而對于國際上那些汽車消費非常成熟的國家來講,較低的價格正是他們購買中國制造的汽車重要因素。這使得目前中國汽車出口的勢頭非常迅猛。但除了價格,品牌、產品、網絡管理也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的自主品牌汽車要想真正在海外市場站住腳,實現(xiàn)可持續(xù)出口,品牌的定位和找準目標市場都還需要下更多的工夫才行。而隨著目前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在出口國直接建廠生產也成為了國內廠商用來規(guī)避利潤減少的發(fā)展趨勢。
除了實打實的做買賣,自主品牌在汽車文化交流方面也投入不少,其中最直接的方式便是組織車隊遠征海外。自主品牌的排頭兵天津一汽便在近期耗資逾百萬元,組織了一支由四輛威志車組成的車隊,從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鳥巢”出發(fā),創(chuàng)造了中國自主品牌經濟型轎車最遠距離跨國巡游、最先進入北極圈、首次跨越歐亞大陸分界線、最先挑戰(zhàn)西伯利亞無人區(qū)等多項第一,一路所到之處,幾輛威志既證明了實力和品質,也吸引來了無數(shù)的關注。
對于自主品牌來說,面對海外陌生的市場,品牌口碑的塑造將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通過自主汽車品牌勇敢跨出的第一步乃至以后的每一步,都將讓海外市場對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刮目相看。本報記者鄭小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