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制定了2020年歐洲新車綜合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減少20%的氣候保護目標,兌現(xiàn)這一承諾著實壓力不小,那寶馬將如何實現(xiàn)呢?
日前,網(wǎng)通社了解到,對于如何實現(xiàn)氣候保護目標寶馬集團整車研發(fā)高級副總裁范梅爾表示,如今“bmw高效動力”已成為所有寶馬車型基因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寶馬集團實現(xiàn)氣候保護目標的有力保障。
“bmw高效動力”策略的核心理念是不斷降低能源消耗,進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此同時提高汽車的駕駛性能,使之更具駕駛樂趣。
優(yōu)異的空氣動力學設計
“bmw高效動力”系統(tǒng)地對車輛設計各方面進行優(yōu)化。寶馬不僅關注車輛的外觀造型,還關注影響空氣動力的每一個因素。近1年來,寶馬集團對必要的空氣動力學研發(fā)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進一步增強寶馬在這一關鍵領域的研發(fā)能力。即將于今年上市的bmw ix3也將搭載最新一代空氣動力學輪圈,進一步優(yōu)化其空氣動力學表現(xiàn)。
輕量化車身
雖然如今的車輛尺寸較上一代車型更大,但是智能輕量化設計卻使車身重量更輕、安全性更高。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優(yōu)化車身結構,以及在車輛不同位置合理地使用材料。例如bmw 5系轎車,它的白車身使用超過30種材料組合而成,其中大量鋁合金材料應用于四門兩蓋、前翼子板、防撞梁、油箱支架、底盤護板等內(nèi)部結構件,僅全鋁車門就比上代減重一半。與此同時,高強度鋼的使用量增加一倍,使車廂框架強度再度提升,構筑起一個既“輕”又“強”的安全座艙。較上一代車型,bmw 5系轎車整車減重最多達130公斤,如此輕盈的體態(tài)和堅韌的架構成為車輛卓越行駛性能的有力支撐。
多樣化的動力
無論是采用48伏輕混技術的高效內(nèi)燃機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還是純電動車型,都詮釋著高效動力的最基本原則:聚焦用戶需求,以最小的“輸入”創(chuàng)造最大的“輸出”。此外,48伏輕混技術還極大地擴展了制動能量回收的使用范圍,未來將應用于更多bmw車型中。電動化車型陣列方面,預計到2023年,寶馬集團將累計推出25款電動車型,其中至少12款為純電動車型。
寶馬集團同樣關注氫能源領域。在2019法蘭克福車展展示的bmw ihydrogen next,代表著氫燃料電池技術或將成為寶馬集團動力系統(tǒng)組合的第四大支柱。自2013年以來,寶馬集團與豐田汽車公司不斷深化合作,推進燃料電池技術研發(fā)。然而,提供“綠色”氫能源的基本條件尚未成熟,這意味著距離寶馬集團推出搭載該技術的量產(chǎn)車還需要一段時間。
事實上,寶馬全面落實高效動力策略已初見成效,自2007年以來已將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超過四成。
在國內(nèi),根據(jù)工信部4月公示的2019年度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數(shù)據(jù)顯示,華晨寶馬2019年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為5.79升/百公里,較2018年進一步降低。
下一篇:買新能源汽車每輛獎勵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