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日產樓蘭沒落的警示
來源:新浪汽車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5月15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對于東風日產來說,樓蘭的銷量只能用恥辱來形容。乘聯(lián)會公布的樓蘭4月份銷量僅為4輛,這還不是樓蘭的最低銷量紀錄,今年2月份,公開顯示的樓蘭的銷量居然為-4輛,而2012年12月份,樓蘭的銷量也顯示為-1輛,之前的10月份則為1輛;銷量居然有負數(shù),這個負數(shù)是怎么來的,用戶提車又退車?不得而知,這對一向被業(yè)界視為營銷功力深厚的東風日產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
實際上,樓蘭本身的產品力并沒有問題,誕生于日產復興計劃時期的Murano,是日產投入28.39億美元打造的顛覆之作,Murano在北美一年銷量近10萬輛,全球銷量已突破百萬輛,是全球少數(shù)銷量突破百萬的高端SUV車型,是日產全球復興的一大功臣。
而東風日的營銷功力更是無用置疑,天籟、奇駿、陽光都是東風日產在中國市場打造的傳奇車型,書寫了在中國市場的營銷佳話。在日系車集體走下坡路的情況下,日產是唯一一個堅挺的。
那么,日產樓蘭為什么會走向滑落?
一、名字犯了中國文化的忌諱
日產樓蘭英文名Murano,曾有媒體音譯其為美人奴,原本這一名字瑯瑯上口,而且辨識度也高,易于傳播和記憶。但是日產在正式將其引入中國市場后卻改成了樓蘭。樓蘭雖然在中國文化里有美好的地方,充滿神秘的古城的含義、能夠突顯Murano的越野性能;但對于大多數(shù)中國消費者來說,樓蘭并不是什么吉祥的詞語,無論是樓蘭古城還是歌曲里的樓蘭姑娘,都是已經(jīng)消失的事物,不吉利。
對于車主來說,選購汽車考慮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安全保障,越野車對安全性能要求更高,“不破樓蘭誓不還”,不把“樓蘭撞破發(fā)誓不回來?”,樓蘭這個名字無疑犯了中國消費者的大忌。
二、失敗的定價策略
樓蘭剛上市時定價為48萬多,與奧迪Q5、寶馬X3、奔馳GLK、沃爾沃XC60、凱迪拉克SRX、雷克薩斯RX、英菲尼迪EX、路虎攬勝極光等豪華品牌車型在一個價格區(qū)間。這個價格也讓消費者非常不理解,明明是大眾品牌車型,怎么給出了一個豪華品牌車型的價格?
對于豪華品牌車型的消費者來說,他們之所以追求奔馳寶馬奧迪,是因為這些車型能給他們帶來面子 ,是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征。但日產是一大眾品牌,這就好比勸LV的消費者去買國產的普通皮包一樣,盡管這個普通皮包的皮質、款式都超過LV,但是愿意且有能力購買LV的消費者絕對不會花同樣的錢去買一個普通皮包。
日產想把樓蘭定位為高端城市SUV,市場并不認可,市場不認可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降價,目前樓蘭的終端市場價格均已下調了十萬元左右,消費者仍然不買帳,因為樓蘭糟糕的市場表現(xiàn)已經(jīng)給消費者造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印象:這款車賣不掉,因此大降價。試問,在車型選擇非常充足的情況下,誰會去選擇一款其他消費者都不認可的車型?暢銷的車型越來越暢銷,沒落的車型越來越?jīng)]落。中國的消費市場本來就是個跟風消費的市場,樓蘭上市即遇冷決定了樓蘭姑娘最終只能慘成冷宮娘娘的悲慘命運。
市場證明,樓蘭的定價策略是一個徹底的失敗。
三、外形過于個性化
大眾的套娃系列的成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中國市場上成功的車型外形可以不時尚,不個性,但一定要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日產的樓蘭和瑪馳都是造型過于個性化導致失敗的典型案例,樓蘭想走個性化的路,樓蘭的造型在大部分中國人看來都屬于比較怪的,與傳統(tǒng)的SUV的造型有較大差別,不符合國人的審美。
樓蘭的沒落也給其他汽車品牌提了個醒。
一、車型命名要慎重,不能自己給自己挖個坑,想在中國市場上風生水起,就必須熟悉中國文化,不能過于理想化。
二、車型定價要符合受眾預期,眾多的實踐證明,車型定價高開低走是個極其愚蠢的做法,只會損傷品牌形象。
三、車型造型不能冒險,要符合大眾審美,走小眾路線的只能是超豪華車型。
那么,樓蘭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嗎?
憑借著樓蘭本身不錯的產品力和東風日產強大的營銷能力,當然有。只要東風日產有足夠的魄力,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對樓蘭進行重新定位,包括重新命名,重新上市,并結合中國消費者審美,對造型進行適應性創(chuàng)新,改變,在SUV 市場大熱的市場大環(huán)境下,樓蘭就有可能滿血復活,起死回生。
不是消費者不懂車,而是企業(yè)不懂消費者。
[責任編輯:sasa]
發(fā)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wǎng))立場無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