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一則報道顯示,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對8月份和9月份的乘用車市場情況分別進行了分析和預測。他認為,近年來,乘用車嚴重超前消費所造成的汽車市場超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從今年開始,乘用車市場的發(fā)展勢頭已凸顯減弱趨勢。
筆者不完全贊同這種觀點。從2001年開始醞釀起步,到2003年達到一個初步高潮,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確經歷了一個井噴的消費高潮。雖然從今年開始,車市又呈疲軟之態(tài),但是絕不能從增長率的暫時減緩而簡單認為中國車市已經被超前消費,其實中國的乘用車市場潛力還大得很,中國人消費汽車也只是剛剛開始。
從今年看來,由于銀根緊縮,CPI居高不下,導致目前汽車消費市場需求略顯不足,消費支出持續(xù)低迷,居民儲蓄存款超常增長的局面。盡管政府大力倡導提高消費需求,并逐步采取措施鼓勵消費,但是效果甚微。據(jù)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日本平均每29人擁有1輛轎車,美國平均每18人擁有1輛轎車,西歐平均2人1輛,發(fā)展中國家如巴西、墨西哥、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平均10—20人1輛,我國目前是平均250人1輛。我國轎車的普及率如此之低,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以后該消費市場的巨大。
我國乘用車私家消費的潛力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反映出來。資料顯示,在全國大約3億家庭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家庭占1%,3萬—10萬元的家庭占6%,1萬—3萬元的家庭占55%。全國城鄉(xiāng)居民銀行存款已突破6萬億元,關鍵是,這個收入水平還在不斷增長,而車價卻在不斷相對地降低,家庭購車潛能自然不言而喻。
從國際汽車市場的發(fā)展規(guī)律看,當一個家庭的2年收入之和相當于一輛轎車的售價時,這個家庭便要買車。按此標準測算,價值在10萬元左右的轎車就有至少2100萬輛的潛在需求量。如果全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有5%轉化為購車消費,也可消化售價10萬元左右的轎車300萬輛??梢?,即使轎車在中國還未達到普及的程度,只要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家庭參與消費,其絕對數(shù)量就相當可觀。據(jù)一項調查顯示,90%的人渴望擁有一輛轎車,40%的人表示,在5年內擁有一輛轎車是自己的奮斗目標。一旦這些潛在的轎車需求得到實現(xiàn),不僅我國的轎車消費市場結構會發(fā)生重大改變,更趨于合理,而且巨大的需求也將為我國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其實,早在三年前產能過剩說便已甚囂塵上,但是高速增長的汽車消費市場很快消化了當時看上去過剩的產能。今年看來出現(xiàn)產能過剩的可能性稍大一點,但這也僅僅是增速放緩,未來幾年能否保持20%以上的增速也很難講,但至少我們的乘用車市場不能簡單認為已經被超前消費。
(本文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